CSS StyleSheet

Friday 17 April 2015

出走伊朗番外篇─總統大人着草了(The President)

以下這篇文章與旅遊並無關係,但內容觸及到伊朗的自由度,謹借此分享。

話說小弟在第三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挑選了由伊朗導演慕森麥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執導的《總統大人着草了》(The President)觀看,先簡述一下故事內容。

「阿拉伯之春掀動全球神經,敲響最不可能倒台的獨裁者喪鐘。麥馬巴夫(《園丁偈語》,37 )也從中汲取靈感,虛擬一個萬人之上,慣於放縱恣肆的中亞國度元首。人民終於起義,他和五歲孫兒幸運逃離總統府,踏上逃亡之路。慣於頤指氣使的兩爺孫,喬裝流浪樂師,走入民間,聆聽本該一早採納的自由之音。革命究竟是以武制暴抑或以暴易暴?權力帶來的撕裂最終能否和解收場?連串問題交織出一部絕對適合後佔領時期取經的現代童話公路電影。威尼斯影展地平綫開幕放映時備受注目。獲芝加哥電影節最佳電影金雨果獎。」(節錄自電影節場刊)

電影委實不錯,不過本人更愛講述1971年北愛衝突,英軍新丁流落北愛陣營的《71暴亂夜》('71)1984年英國同志團體為威爾斯礦工籌款的《大愛‧同行》(Pride),向新自由主義說不。

說回《總》,是晚導演親臨會場並接受觀眾提問。當中有觀眾問及民主是否可以解決一切、電影結尾的寓意等,比較有意思的是導演的個人看法甚至是對在座人士的寄語。

慕森麥馬巴夫提到民主固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隨即回顧起近代伊朗歷史,談及當地的自由度。1979年伊朗革命後,親西方巴勒維政府倒台,一個看似符合人民所需的新政府上台,但換來的卻是各種打壓,女性自由度大大下降。導演明言,由於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虛擬國度,在拍攝方面,需細心挑選哪個國家能容讓他拍攝有關「獨裁」的題材,伊朗不行,中國也不行,最後只能於政見相對開明的格魯吉亞拍攝。

同場加映:來到最後一條問題時,翻譯員看到一位俄國觀眾舉手已久,並邀請他發問。豈料,一位操北方普通話的女子漠視規矩,在席上大聲提問「哪香港有沒有民主?」,翻譯員表明時間所限,不會再接受任何提問。然而,北方女子仍鍥而不捨地在座位咆哮,電影節十年,還是首趟遇上如此經典的中港矛盾。

還望各位來賓尊重場合、規矩,不要隨便把自家文化、生活習慣引入別的地區!請自重!














導演慕森麥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

Wednesday 1 April 2015

Day 17:設拉子人妻好友(下)─野餐時光

這樣難得的會面,在世遺內進行自是完美。已到過眾多波斯花園,位列世遺名錄的伊倫花園(Bagh-e Eram),還是要一看。Mahnaz知道我想往伊倫花園,順理成章地約我在花園大門外等。

Eram即可蘭經所稱的天堂(Paradise),最初建於1114世紀的賽爾柱帝國時期,在桑德、凱加與巴勒維王朝都有所擴建,曾是皇家花園,現屬設拉子大學植物園的一部分。園中花種甚多,雖搞不懂它們的品種,卻感受到何謂花團錦簇。

Mahnaz與我邊走邊說,這位只有27歲的人妻,原來是一位修會計的學生,她說畢業後不好找工,與性別無關,只是此行「難搵食」。不太諳英語的她,還把小字典帶上,好讓大家溝通得更好!Mahnaz表示能相聚的時間不多。下午1時,她便要與丈夫Siyamak會合。

隨後,Mahnaz建議我可跟她會合Siyamak,並看看Siyamak經營的書店、唱片店。這個建議可堪絕頂!從沒想過能夠一訪本地商場內的書店;Siyamak的書店算得上是這商場的清泉,皆因位於書店旁的全是「潮服」店。

Siyamak為盡地主之誼,決定跟我遊車河,駕著由他爸爸傳下來的私家車(行車最少也有37年歷史)與我野餐!起初,Siyamak認為我不會喜歡野餐,其實我內心可高興。在香港這片石屎森林,要找個見得人的草地,坐車也需用上個多小時;在伊朗,野餐文化正盛,既可讓我接觸土壤,亦可與本地人吹水,妙哉!

「見面愉快,告別難過」,Siyamak夫婦把我駕到Khan-e Zinat ol-Molk(有錢人Qavam ol-Molk大宅)外,便是道別的時間。在伊朗,與女性朋友在街頭公然相擁,可會害慘Mahnaz,不過大家心知此生此世也未必會再見(SiyamakMahnaz表明難有機會來香港,我亦深知重回設拉子的機會渺茫。),還是需要大力相擁。

謹祝他們早生貴子,擁有超級快樂的生活!

Siyamak(左)與Mahnaz(右)
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伊倫花園(Bagh-e Eram),建築物為位於花園中央具130多年歷史的卡梵大宅(Qavam House)。
書店內售賣精緻的記事簿、唱片,超級客氣的Mahnaz還送我波斯唱片作見面禮。
Siyamak的珍藏,剪剪貼貼可花不少工夫。
伊朗潮服店
Siyamak駕著37年歷史的私家車載我野餐
Khan-e Zinat ol-Molk(有錢人Qavam ol-Molk大宅),鏡廳令人眩目。
道別時,揮手也揮了3分鐘。

Tuesday 31 March 2015

Day 17:設拉子人妻好友(上)─向左走 向右走

我是相信緣份的!背包十年,認識的好人不算小,有恆心把友誼經營下去的(當然還要投緣),更成為老友。語言當然是一種障礙,但最重要的還是彼此的心。

波斯G夜的最後一天,更需好好珍惜,不能讓日子白過!早在卡尚(Kashan)的日子,一位年輕貌美的伊朗女士主動與我交談,邀請合照,最後還留下電話給我,叫我到達設拉子(Shiraz)後,記緊找她們兩夫婦。(他們倆口子是設拉子人,到卡尚旅遊。)

這個約定,我沒有遺忘!只是一直有點怕分身乏術,設拉子景點多多,怕不夠時間見見這對新認識的朋友。

鼓起勇氣,在市集叫商販替我聯絡上人妻Mahnaz,電話打通了,卻因為溝通之誤未能約實。翌日,Mahnaz著她的朋友駕車來旅館找我,我懵然不知,已出外橫掃景點!

皇天不負有心人,擇善固執的我靠一位新認識的英國朋友(英籍伊朗人)聯絡上Mahnaz。原來Mahnaz一直在等我電話,大家的堅持,終於促成這個相隔5900公里的會面。


具衣著品味的Mahnaz,配任何顏色的圍巾也得宜。
Mahnaz甚至找朋友駕車到我下榻的旅館找我,連吃早餐的範圍也未輕言放過。
早在卡尚的日子,熱情的Mahnaz已邀請我合照。
樹蔭下的Mahnaz絕對稱得上典型的波斯美女。

Tuesday 24 March 2015

Day 16:獨步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自助遊之法

前往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不少人為省卻找車、講價之苦,而報名參加由酒店或旅行社主辦的一天遊(包帝王谷Naqsh-e RostamNaqsh-e Rajab、帕薩加達Pasargadae)。對於喜歡自助遊之人,隨團實在趕頭趕命。

有見及此,決定分享LP及旅遊中心教路的Persepolis自助遊攻略。

1. 遊客先往設拉子Karandish Terminal(可乘的士或步行)並乘小巴往Marvdasht(離波斯波利斯頗近的小鎮)(RL15000,約港幣3.6,車程約45分鐘。)

2. 到達Marvdasht後,一群如狼似虎的的士司機會索取天價(RL100000,約港幣24.2)前往波斯波利斯,記住講價!RL50000(約港幣12)乘共乘的士比較合理;

3. 若希望隨後前往帝王谷(Naqsh-e Rostam)Naqsh-e Rajab,亦有的士可達。(眾人謠傳未有交通工具可達,只可說相對較少。)

4. 居魯士陵墓位於帕薩加達(Pasargadae),若對居魯士有濃厚興趣可一併參觀。惟帕薩加達距離波斯波利斯極遠,打算參觀帕薩加達的朋友可選擇跟團或自行包車。

旅遊中心及西班牙朋友均明言帕薩加達方圓萬里只有居魯士陵墓比較完整,他們建議筆者不用去

5. 參觀過波斯波利斯,用相同方法返回Marvdasht再乘小巴回設拉子。

謠傳:旅館大多會鼓勵遊客參加半天團往波斯波利斯好省時間,並謂自由行花在交通的錢比隨團更多。事實是自由行一定省到更多,只要不怕找車、講價,自由行當然最好!


萬國門(Gate of All Nations)由兩頭拉馬蘇(Lamassu)把守,高25公尺。拉馬蘇是亞述人的辟邪之靈,人頭牛身有翅膀。
鷹首獅身的神獸Griffin
由山坡俯瞰的波斯波利斯,可望見位處圖中間的百柱廳(只剩柱基)和後方的覲見大廳(高柱屹立之地)。
覲見大廳處的獅搏牛浮雕。公牛代表力量,常見於波斯波利斯的柱頭;獅子代表至高權力和凱旋,獅牛搏鬥代表波斯帝國戰勝強大的敵人。
覲見廳階梯是著名的各民族浮雕,刻有波斯帝國治下民族進貢的隊伍,充分顯示大流士時代的顯赫。
百柱廳南門刻上手執長矛護衛國王的衛士
百柱廳旁一隅
波斯帝王谷(Naqsh-e Rostam),崖壁中埋葬著波斯帝國第四至第七任君主(圖為其中一位的墓室),墓穴的正面都是十字形凹陷,墓室離地面20公尺。
阿達希爾一世從瑣羅亞斯德教主神手上接過王權之環,獲得加冕;據說現代結婚交換戒指的習俗源於此。
往返Marvdasht的小巴
Karandish Terminal的外貌,由此可乘小巴往Marvdasht。

Wednesday 4 March 2015

Day 12:伊朗式健身─亞茲德(Yazd)力之家

早於四年前,看到台灣旅遊節目介紹伊朗式健身,一直非常好奇這種結合宗教信仰的運動葫蘆裡賣甚麼藥。

LP介紹,Zurkhaneh意即「力之家」(house of strength),將運動、劇場、宗教等元素共冶一爐,有上千年歷史。隨著時代變遷,Zurkhaneh不斷演進,吸納伊朗不同年代的道德價值、哲學、神秘學精髓。難怪我在運動員表演時看到如土耳其蘇菲教派(Sufism)旋轉舞的影子。

在亞茲德(Yazd)Saheb A Zaman Club Zurkhaneh(力之家)LP推介的其中一個景點。力之家建於水庫內,水庫約建於1580年,建築物內是一個高29米的拱形空間,一班壯漢就在場內做體操、舞動大型健身儀器。

參加者由10多歲少年到50多歲大叔也有,表演者隨著主持人演唱及敲打大鼓的節奏而活動。在首半小時,表演者重覆著同一動作,沉悶得令人昏睡。半小時後,他們轉換運動形式,如在場中旋轉、舞劍弄盾等,感覺熱鬧。

LP謂場內只接納男性觀眾,這是不用理會的。就本人目測,本地主婦觀眾多的是,並扶老攜幼,成為一家人歡度閒暇的好節目。小朋友在場內走來走去,好不開心!各位女性讀者,大可試試進場。

後記:回港後,拜讀陳婉容所著的《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書中提及電視節目《走過烽火大地》拍攝伊朗的健身室,主持旁白說伊朗男性「做健身同時有為國家上戰場打仗的準備」。陳謂長年受到壓迫的民族特別愛健身,是「弱者飽受強者欺凌」的自然反應,此學術論著已被應用多年。陳以為自兩伊戰爭後,伊朗已經有20多年不受戰火蹂躪,如果要為國家上戰場作準備,倒是美國的仗打得頻繁一點;她認為這種「受壓迫」而健身的肌肉崇拜並不存在,對伊朗人而言,最大的敵人是政府,尤其是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的政府。節目拍攝健身室的目的,只為塑造伊朗全民皆兵的形象。

陳婉容說得好!她謂電視台的紀錄片「究竟是認真要除魅,要展現伊朗在主流媒體外的真實一面,,還是要加強香港大眾對伊朗的偏見,要認同與收視率呢?」

筆者曾踏進伊斯法罕的現代健身室,與我們在各大城市見到的不無兩樣,亦為社交場所。眾男健身也許只為鍛鍊優美線條,硬要把「為上戰場打仗而準備」穿鑿附會下去,恐怕站不住腳。

Saheb A Zaman Club Zurkhaneh(力之家)
地址:Amir Chakhmaq Square, Yazd, Iran
鍛鍊時間:6am, 6pm 8pm(星期六至四)
入場費:RL 60000(約港幣14)(員工有點濫收,可嘗試講價。)

伊朗式健身
以伊朗國旗顏色作主調的健身器材
牆上掛著各式描繪健身的畫作
健美體魄
舞刀中
力之家非常受小朋友歡迎

Thursday 12 February 2015

Day 10:男人的浪漫─伊斯法罕紅茶館

在過往的旅程,都嘗試找不同的咖啡館high tea一番。在伊朗,茶館當道,當然要到茶館一遊!

LP的小段文字描述,茶館的天花、牆壁佈滿茶壺。沒有親眼見過,總是難以想像,就看它葫蘆裡賣甚麼藥。

好不容易,經好心叔叔叫司機送我到茶館附近,終於找到茶館正門。甫進內,呆掉了!整家茶館的裝潢充滿本土味,伊朗式健身的老照片、古老大鐘、煙盒、劍、盾、油燈、茶具佈滿一室,像博物館多於茶館。滿室觀眾則全神貫注在電視直播的伊朗足球賽事,好一個「男人嘅世界」!水煙、紅茶成為茶客的最佳良伴。

本想走至較靜的一間房好好休息,豈料即被茶客叫停,原來茶館分男女室,男客不得走進女間。女室的茶客多喝奶昔類飲品,未見他們抽水煙(伊朗朋友表示女性多在公園抽,在茶館抽比較少見。)。男性則煙駁煙,香煙、水煙不離口,下至10多歲青年,上至60多歲叔叔亦然!在突尼西亞的日子,日本友人推介我抽水煙,最終未嚐。今回經當地人熱烈推介,終大抽數回,爽!

不得不提的是茶館裡的小食,一道名為"Goshfil"的小吃,味道極像我們的蛋散,脆脆甜甜,相當不俗,為伴茶佳品。要學習本地人,請放大量冰糖進熱茶,喝光還可再添(refill)

Azadegan Teahouse
地址:off Naqsh-e Jahan Sq, Isfahan, Iran
電話:+98 311 221 1225
開放時間:7am-午夜


男人的浪漫─伊斯法罕紅茶館
整個下午茶只需RL50000(約港幣12),抵玩!水煙抽當地人的,所以未能計算!
"Goshfil"的味道與蛋散無異
年輕人邊抽水煙邊專注伊朗足球賽事
女室顧客數量甚小,欠缺水煙的關係,空氣亦清新不少。
走前問問侍應茶館開業多久,他說六年,觀其裝潢遠不像只有六年光景,可能是我聽錯吧!圖為佈滿茶壺的牆壁
街坊對我的身世甚感好奇,茶館絕對是與本地人聯誼的好地方。
舊時職業病所致,"Don't photo"也阻不了我向大家報導茶館的實況!
伊朗式健身
Azadegan Teahouse出入口
警察也來「蛇一蛇」,知道我在拍周邊環境,即用手遮臉。

Tuesday 10 February 2015

Day 10:羅特非拉清真寺 孔雀開屏

伊瑪目何梅尼廣場(Naqsh-e Jahan Imam Square)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相信與廣場上位於東南西的三大建築不無關係。三者中,尤以東面的羅特非拉清真寺(Sheikh Lotfollah Mosque)最令小弟驚嘆!

薩非王朝時期,伊瑪目─羅特非拉備受尊崇,應阿拔斯之邀掌管伊瑪目清真寺與神學院,建了15(1603-1618)的清真寺在落成後便以羅特非拉命名。

早聞羅特非拉清真寺的黃色圓頂會隨著陽光變化而變色,但最令筆者心儀的還是進內舉目仰望的「孔雀」天花。如台灣作者林婉美所言:「陽光從花格窗射入,形成逐漸放大的集束光芒,猶如拖曳著一支尾巴,襯托著從圓頂中央向外漸大的一格格金邊藍色圓梭狀圖案,像極了一隻開屏的孔雀。」

羅特非拉清真寺絕對是一件藝術精品,論體積,它遠遜於南面的伊瑪目清真寺(Masjed-e Imam),但進內難免被四壁黃黃藍藍的彩釉磁磚和銘文書法震懾,精緻到不行。

清真寺亦名「皇后清真寺」,屬皇后專用。考其原因,大有可能因為國王與皇室人員前來祈禱時不希望拋頭露面穿過廣場,故阿拔斯一世特別建造了秘密通道,穿過廣場下方連到對面的阿里卡普宮;另外,從入口至祈禱廳須經過三個轉折,連侍衛也很難瞥見祈禱廳的動態,這樣的安排為皇后提供了極大的私密空間。

圓頂孔雀
陽光從花格窗射入
祈禱廳的壁龕位於右側,與敬拜方向偏離90度,十分罕見。
祈禱廳空間偌大,惟伊朗電視台拍攝隊伍(中)為顧拍攝,竟想遊客離場,害Linda(左一)和Davide(左二)光火,小弟亦然。
精緻的紋飾
據說羅特非拉清真寺的黃色圓頂會隨著陽光變化而變色
LP也以羅特非拉清真寺內部作封面
四壁黃黃藍藍的彩釉磁磚和銘文書法
被喻為藝術精品的羅特非拉清真寺,其圓頂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