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本、中國,三個這麼近,那麼遠的國家。
在2010至2011年,幸運地我分別以四次為期九天至十七天的時間,盡我所能,走過我最感興趣的路。
2010年5月:與友人同遊日本京都(Kyoto)、奈良(Nara)、大阪(Osaka) 和神戶(Kobe),由於未曾去過日本,感覺非常震撼;
2010年11月:首踏印度北部,先往首都德里(Delhi),隨後主攻最受遊客歡迎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如賈伊沙默爾(Jaisalmer)、久德浦爾(Jodhpur)、後到沙塵滾滾的亞格拉(Agra)(有名的泰姬陵Taj Mahal位於此)、卡拉修荷(Khajuraho)、瓦拉納西(Varanasi),最難忘是在Jodhpur與兩位已身處印度個多月的老友會合;
2011年4至5月:踏足絲綢之路的開端,走過河西走廊,蘭州、天水、張掖、敦煌,把最心愛的石窟看遍,完成多年心願;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由於極度偏愛天竺,時隔一年再度出走。孟買(Mumbai)、奧蘭卡巴(Aurangabad)、阿姜陀(Ajanta)、艾羅拉(Ellora)、阿邁達巴德(Ahmedabad) 、阿布山(Mt. Abu)、烏代浦爾(Udaipur)、普希卡(Pushkar)、齋浦爾(Jaipur),最後重遊Delhi,我的天啊﹗以上城市全是我杯茶﹗
三個非常具代表性的亞洲古老國家,其中印中二國更被視為文明的基石,古國的代表。
旅遊作家劉細良曾經講過,中國和印度是亞洲文明的兩大基礎,前者影響了亞洲東面的發展,如韓國、日本備受中國文化影響;後者則在亞洲南面大力發功,東南亞諸國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無不受印度文化影響。在2010至2011年,幸運地我分別以四次為期九天至十七天的時間,盡我所能,走過我最感興趣的路。
2010年5月:與友人同遊日本京都(Kyoto)、奈良(Nara)、大阪(Osaka) 和神戶(Kobe),由於未曾去過日本,感覺非常震撼;
2010年11月:首踏印度北部,先往首都德里(Delhi),隨後主攻最受遊客歡迎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如賈伊沙默爾(Jaisalmer)、久德浦爾(Jodhpur)、後到沙塵滾滾的亞格拉(Agra)(有名的泰姬陵Taj Mahal位於此)、卡拉修荷(Khajuraho)、瓦拉納西(Varanasi),最難忘是在Jodhpur與兩位已身處印度個多月的老友會合;
2011年4至5月:踏足絲綢之路的開端,走過河西走廊,蘭州、天水、張掖、敦煌,把最心愛的石窟看遍,完成多年心願;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由於極度偏愛天竺,時隔一年再度出走。孟買(Mumbai)、奧蘭卡巴(Aurangabad)、阿姜陀(Ajanta)、艾羅拉(Ellora)、阿邁達巴德(Ahmedabad) 、阿布山(Mt. Abu)、烏代浦爾(Udaipur)、普希卡(Pushkar)、齋浦爾(Jaipur),最後重遊Delhi,我的天啊﹗以上城市全是我杯茶﹗
最大感觸是踏足以上三個國家、路段是本人多年來的心願,眼見自己於一至兩年內盡力完成,已覺無憾。
從絲路河西走廊回家後,不禁回想過去一年所看的一切,看似沒甚關係,實則互通聲氣。眾所周知,佛教的發源地為印度,經過數千年弘揚,由印度傳至中國,再從中國傳及日本。雖然時至今日,佛教的光芒在印度本土已被其他宗教遮蓋,不過釋迦牟尼為全世界所帶來的影響卻震動人心。愛宕念佛寺(攝於京都) 貴船神社(攝於京都) 古德卜尖塔Qutb Minar(攝於德里) 被喻為絲綢之路開端─西安 |
話咁快又有新作,教我如何不追看!!!!
ReplyDelete燒著哂團火啦~啦~啦
多謝你咁大力支持喎,仲成為follower,真俾面。
Delete燒啦燒啦,燒燒下就飛架喇﹗:)
我都follow 左!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