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StyleSheet

Tuesday, 18 December 2012

懷古之幽思─印中日巡迴演唱(四之三):中國篇

佛教兩生花中國石窟


正如我一位曾在印度旅居九個月的朋友所言,如果你是好石窟者,那你不可錯過AjantaEllora的鄰國好姊妹,中國的幾個主要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市東面)、龍門石窟(河南洛陽南郊)、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東南)、雲岡石窟(山西大同城西)和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特色為釋、儒、道混合)
佛教東漸後,釋迦牟尼的造像也隨之漢化,當我在甘肅省博物館細看具健馱邏國(今巴基斯坦,受希臘雕刻風格影響)風格的釋迦牟尼,如何慢慢演變為具中國風的各式佛教造像,你很難不佩服古人的藝術智慧。令我印象尤深的是,在莫高窟的其中一個洞內,看到唐代的佛陀造像。據導賞員解釋,唐代時中國發展鼎盛,連帶藝術也走向華麗,你甚至可看到佛陀的袈裟會隨著蓮座的凹凸而散下,精緻度與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的勝利女神可爭一日之長短。
每當你想到古時人們藉著絲綢之路,把佛教傳入中土,而在惡劣的環境下,仍然鑿出一尊尊華美之造像,真的要感謝前人的努力,為我們帶來豐盛的藝術成果。最好笑的是,在敦煌回蘭州的火車中,認識了幾位當地學生,他們說父母那代因為天氣熱,經常走入窟內午睡,還笑說為甚麼當年不拿下一些頭像,否則現在「發過肥仔水」。民間的貪婪,我覺得情有可原,反而由黨鼓動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對文物所造成的大量破壞,才真正令人痛心疾首。
在鳴沙山認識的一位畫家說有傳莫高窟需進行長期維修,在2016年不再對外開放。有心者,請趁早﹗
此外,看倌如有時間,也勿忘到甘肅省博物館走一圈。那裡的導賞員專業非常,對館內的文物解釋得無比清楚。如在古印度的教義,只有佛陀及數位弟子,金剛、菩薩、十八羅漢等均是漢化後的產物。另外,佛教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如泰國的四面佛、藏傳佛教等也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最深刻是導賞員描述水月觀音的坐姿,只因普渡眾生太勞累了,有時候也要歇歇,真的非常合我心意。


正在維修的龍門石窟
甘肅省博物館
 天水麥積山石窟
莫高窟:不要在窟內拍攝,同行一位太太因用了手機拍照而被逐出場外。
羅浮宮的勝利女神 (Victoire de Samothrace)
日本人出錢出力所建的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由於部分石窟已很少開放,館內將部分珍貴的造像複製。
鳴沙山月牙泉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