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StyleSheet

Friday, 31 May 2013

齋戒月下的突尼西亞(上)

在熱氣迫人的八月,隻身走進正在守齋戒月的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Tunis)

這個北非國家面積細小,以法語和阿拉伯語為溝通語言。基本上,英語的使用率極低,在我下塌的酒店,老一輩的酒店員工以阿拉伯語和法語作日常溝通,因此能用上身體語言再加上上述兩種語言作開場白將有更好效果。

若要硬作比較,突尼西亞比摩洛哥好玩。摩洛哥各城市給筆者最大的印象就是殖民地時代建設的新城區和古時留下的舊城區,不過進入菲斯(Fes)迷宮式的古城佈局確像一場歷險,沿途相識的西班牙遊客以旅行團方式前來,他們好奇我會否走不出去,哈哈﹗一向堅信路在口邊的我,並不相信會從此在菲斯迷失。

雖然突尼斯(Tunis)也是以新城區和古城區來劃分,但可能迦太基和古羅馬時代的遺跡遍佈在整個國家的關係,因此除了回教樣式的建築,喜歡浸潤在古羅馬氣氖的遊客也會樂透透,多元化是這個國家的祖先留下給突尼西亞人的最大旅遊業資產。就以首都突尼斯為例,只需乘坐TMG(通往近郊的Suburban train)便可前往遍佈迦太基遺跡(大多蕩然無存,只留下古羅馬遺跡)的迦太基Carthage和以藍白建築聞名於世的西迪布薩德(Sidi bou said),方便非常。不過,好景不常,我認為的方便真的只是方便在數個容易access的城市,特別在齋戒月(Ramadan)期間,當地的交通工具維持有限度運作,如TGM便會於晚飯時間停工,待晚上八時多九時才會再次提供服務。首都火車站、長途巴士站(SNTRI,為當地大型的巴士公司)亦然,整個站內基本沒有人能以英語溝通,幾經辛苦,才找到一位工作人員出來招呼麻煩遊客如我。忘了一提,旅遊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只可以提供有限度英語服務,此刻只怪自己為何沒有好好將法文學好。

不過由於齋戒月的關係,SNTRI行政部門一位能說英語的工作人員也不確定出發那天還有沒有票出售,因為change schedule,中途停站地點也未定,票註定不能提早購買。最後工作人員只囑咐我於出發當天再來,只要找他便行。下場是,當天,這位工作人員放假,又是一場大龍鳳,經另一位能說英語的工作人員多番旋,再苦侯兩個多小時,我終於可以出發往回教世界的第四大古城開羅安(Kairouan)。正是處於交通schedule非常不確定的因素下,三個月來我從沒有甩掉任何景點的玩法,也要為齋戒月而投降,杜加羅馬古城(Dougga)我放棄了,改為到sidi bou said暢泳。

在快要離開突尼西亞時,還是乖乖遵從LPHotel的建議,乘上louage(多人共乘的白牌車)也,以確保成功返抵首都,繼續前往意大利西西里(Sicily)的行程。

論旅遊景點我對突尼西亞情有獨鍾,但論交通方便與user friendly程度,摩洛哥則平易近人許多。雖然我明白硬生生將兩個性格各異的國家比較起來是了無意義……

四位超級可愛、友善的小朋友(攝於開羅安Kairouan)
開羅安以三個門拱而著名的三門清真寺(Mosque of the Three Doors)
城牆外的墳地
有幸被本地家庭邀請往住宅參觀,拍攝當天為開齋節(慶祝齋戒月結束的節日),熱鬧程度如中國人的新年。
羅馬風亦是突尼西亞吸引遊客的一大元素(攝於Sbeitla斯貝特拉)
首都突尼斯(Tunis)古城區內工匠正在努力製作各式紀念品
古城區內盡是此類精美的突尼西亞式門扉
古城區一隅
位於古城區附近的市集,西瓜亦是齋戒月期間每餐必備的飯後果。
首都內的TGM站
藍白色車廂備受日本朋友讚賞,只是朋友認為清潔度與日本不能同日而語
很難用得上英語的旅遊中心
齋戒月期間,公共交通難送我到目的地,Louage自是救星。
本地人、遊客全都只可在SNTRI站內苦候

嚴打虐貓狂徒(摩洛哥篇)

近年,有關虐貓之新聞不時在報章出現。

本人雖非愛貓之人,但一直相信眾生皆平等,人類有生存的權利,動物亦然。

欺凌弱小生物好型?聯群結黨,朋友做咩就跟住做,叫義氣?歪風一定要早日杜絕。

在北非觀光時,驚覺貓隻的數量多不勝數,一頓飯的時間已有四五頭貓把食客團團圍住,為的當然是我們的食物。上主菜前例必有若干麵包/餅奉上,有時見小貓肌腸轆轆,自然給牠們分上兩三塊。

摩洛哥梅克尼斯(Meknes)的古城區,每天晚上廣場上的食肆非常忙碌,侍應們一邊忙著把餐桌放好,一邊拿著餐牌招攬遊客、居民,而且有價可講,餐牌上的價錢只是參考價,為了吸引更多客人,經理還會主動offer新價錢,大方的還會送湯。

甫坐下,麵包/餅便會徐徐送上,靈巧的貓咪就在食客身旁討吃,大貓金晴火眼,小貓則團團轉。貓兒頗有靈性,在吃過首份,希望討得第二份餅時,牠會給你signal,敲敲你小腿,示意尚要更多。

就在此時,一位甚無家教的年幼小朋友公然虐待小貓,刻意加速衝向貓群,大小貓即時嚇得鳥獸散;見到一隻體積細小的,得勢不饒貓,就扯著貓耳在空中盤旋,捏著貓尾纏在椅腳,讓小貓動彈不得,前無去路,尾有椅腳。食客們已瞪上良久,不過還未有人出聲。侍應終於忍不住喝止小孩,並以阿拉伯文向其母親示意:「你個仔都玩咗啲貓好耐喇,好收手喇。」

此時,習慣嬌縱小兒的老母才氣弱浮絲地叫阿仔回來,在沒有嚴厲教訓下,不久後,故態復萌,虐貓去也。只是被大人丙過,稍有收歛。

稚子無辜,最火滾的是父母愛理不理,交行貨式相勸兩句,又自顧自的用餐、吹水。

其實食肆也不是真的愛貓,侍應屢見貓隻把食客團團圍住,都會出腳趕走牠們。不過為生意,也屬正常。

於西藏、尼泊爾旅遊兼義教多年的友人說過,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在西藏生活的貓脾性純良,有時覺得牠們彷彿聽得懂經文。貓有佛性,人是否也要學習一下,放下惡念?

上天有好生之德,請各位虐動物者高抬貴手,think before you act.

拉巴特(Rabat)舊城區內的貓群
菲斯(Fes)新城區中央市場(Marche Central)內替老闆賣寵物的少年,其中一位(右)正餵奶給初生小貓。
初生小貓正在接受少年的餵食
華燈初上,梅克尼斯(Meknes)古城區廣場上的食肆每晚均在爭客。
如無記錯,圖中穿橫間紋衣服的正是虐貓的小孩。
攝於Tanger
首臨摩洛哥的晚上,在Tanger的一家餐廳享用燒雞,鼻子靈敏的小貓聞雞而至,隔窗望雞。
好心市民特意把奶帶上,餵飼黑貓。 (攝於拉巴特(Rabat)區拉城(Chella))
攝於菲斯古城區Medersa Bou Inania清真寺

Thursday, 28 March 2013

為葡萄牙抱不平(下)

十室四空的街市


在里斯本的首天旅程,我已急不及待到著名的里貝依拉市場(Mercado da Riberia)朝聖,不過下午二時已關閉的市場,我只能草草地把它看一回,並決定於後天重來。

至周六中午重臨之時,非常奇怪,整個街市十室四空,與心中的期望完全不符。除了部分販賣海鮮、蔬菜和鮮花的店舖仍在經營,很多空置的舖位難道提早關門?我還特意的從跳蚤市場趕過來,心想不要令我再一次失望。天性愛寒暄,忍不住問問其他東主空置的店舖所為何事,原來租金貴,每月需支付€700,小商人付不起租金,在自然流失下,十室四空,連這位與我談了數句的女東主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撐多久。

在轉彎處,見到一所賣蛋的小店。老闆非常熱情,既請我吃水果,又向我推介一些心水食肆,更叮囑我不用Order任何飲料,因為酒水是既昂貴又令食肆最易獲利的商品。哈哈﹗君子所見略同,我也很少於食肆點上飲料的。這位貌似踏入中年的葡萄牙商人告訴我,他每月約賺€850,已比很多年輕人好。我說葡萄牙曾為泱泱大國,這位商人笑說"it was",用上中文真的只有俱往矣來形容最貼切不過。我說西班牙及葡萄牙均為歐豬之一,哪國出路較多?這位熱情商人毫不猶豫地便說西班牙的狀況比葡萄牙好得多,西班牙一年吸納的遊客多不勝數,這是葡國不能比擬的。一位在西班牙南部城鎮卡莫納(Carmona)經營中菜館的北京老闆也曾告訴我,西班牙現在依仗的就是旅遊業。另外,西班牙有的是地,他們大可將地賣給別國貴族、王室成員,他們擁有的資產連那些所謂大款也比不上。

聽過兩位葡國國民分析,也可以想到縱是「食老本」,葡萄牙連可吃的老本也比人少。

可能是我身處旅遊區的關係吧﹗出發前,曾有到過葡萄牙的友人告之,葡國的消費不算高昂,比西班牙更便宜許多。可是在我停留在里斯本的數天內,又不怎麼覺得她們的物價有多便宜。吃一頓飯需要€10或以上是正常不過,只有在較偏遠的斜坡路上,又或是位於其他城鎮的大學區食肆才非常實惠,數歐元已有交易。不過當國民的收入偏低時,如出外用餐還要所費不菲時,那怎辦呢……

可能是個人偏心之故吧﹗只要是當地國民有恩於我,內心便感激不已,往往在告別之時,不捨之情,溢於言表。葡萄牙,這個也曾有恩於我的國家,真的衷心希望你的經濟能早日復興。潮起潮落,終有一天,你們可重新把街道上的瓷磚粉飾得亮麗無比。

睇波也好、食葡撻也好,希望各位多多到訪葡萄牙﹗

里貝依拉市場(Mercado da Riberia)正門
首天到訪時,由於已挨近關門時間,十室九空。
重臨時,本以為人山人海的市場,卻因租金等因素致十室四空。
不肯上鏡的大叔在展示他售賣的King Size雞蛋
葡萄牙的前菜如麵包、果醬全要另外收費,order前要小心看清楚,本人在品嚐這頓午餐時便中伏。
康布拉(Coimbra)內康布拉大學(Universidade de Coimbra)附近的食肆非常經濟,整頓晚飯只需€6。麵包需另外收費,但廚師送上紅酒,超有人情味。
餐廳內還有日落美景相伴
洛卡岬(Cabo da Roca)是歐洲大陸最西端之角,屬必去之地。
步上阿爾法瑪區(Alfama)的街景

Monday, 18 March 2013

為葡萄牙抱不平(中)

由街坊說起


在入住里斯本(Lisbon)Go hostel的第一個晚上,一位自稱住在hostel鄰街的婆婆走進了hostel Common area,她第一眼見到我便問我是不是來自香港,我問她為何會猜到我是香港人?她說很多香港的年輕人會到里斯本玩,而且香港人有錢,他們會有足夠財力到其他國家旅遊。當時,我心想,奇怪﹗葡萄牙是比較少從香港友人口中聽到會來旅遊的國家,很多時香港人往歐洲旅遊也會先到英國、法國、德國,西葡兩國都屬比較次之的選擇,雖然我內心是非常喜歡這兩個國家。

原來這位婆婆主要來推銷在hostel鄰近的一所食肆,她聲稱自己不是老闆之一,只是替朋友著想,幫幫忙。隨後,她說要問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她問香港年輕人每個月的工資大約為多少,我說要視乎學歷、工種及工作經驗等,一般來說,如工作數年的大學畢業生,也有€1500(只是我的胡亂猜測)。這位婆婆聽到後非常詫異,說香港人真的非常有錢,在葡萄牙一般年輕人約月入€400、€500而已,所以他們不可能周圍出走,大多數只可乖乖留在本國。

隨後,婆婆非常有心,她問hostel的工作人員有沒有地球儀,並為我逐一指出葡國以往曾統治過的殖民地。小的孤陋寡聞,對婆婆指的殖民地大都一無所知,經她一點下,原來非洲的安哥拉、休達、黃金海岸;美洲的巴西、烏拉圭;亞洲的巴林、東帝汶、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當然還有印度果亞及澳門等全屬葡萄牙以往的殖民地。婆婆本人也是來自其中一片殖民地,眼見我是香港人,她也多提一點澳門的歷史。原來,葡萄牙政府因財政問題曾一度打算放棄澳門的管治權,提早把澳門交還給中國。不過當時內憂外患的中國(今天依然)也無暇處理澳門問題,拒絕向葡萄牙政府接收回這片土地。

在歐洲旅遊,基本上已很難猜到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是來自何國,因為只要你是歐盟國家的公民,你便可以簡便地進出境,選擇到其他歐洲國家工作。里斯本的這所hostel,卻清一色由葡萄牙人自己打理、經營。hostel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的團隊全是葡萄牙人,沒有其他國家的員工加入。這令我不禁想到是否葡萄牙的經濟真的如此不濟?要先吸納本國人民工作,保住國民飯碗?當然,這只是我的點點聯想。這所hostel的工作人員非常有善,以客為本,連我要求把大背包儲存數天,方便我到其他城鎮遊玩,也表示無任歡迎。眼見她們的國民述說著整體經濟有多差時,心中只有戚戚然,一代大國,情何以堪。


以恩里克王子為首的發現者紀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在其東、西兩邊均雕有32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
紀念碑前的世界地圖顯示了葡萄牙當年占領的地方和年份
也為澳門作個紀錄
只在周二及周六開放的女賊跳蚤市場(Feira da Ladra),有興趣者請預留時間。 
日本漫畫原來在葡萄牙也頗有市場
給我遇上三次的法國街頭樂隊
在Common room寫日記時遇上婆婆,婆婆說此Hostel本為住宅,後由政府收購,隨後再由Hostel老闆買下來經營。
Go Hostel的早餐也非常豐富
Hostel內的花園是住客平日聚腳之地

為葡萄牙抱不平(上)

最近重看《大國崛起》,看官如有印象的話,應該也記得首集《海洋時代》介紹的是兩大航海國家─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大位於歐洲西陲的國家,由於地緣因素,不得不積極遠望海洋,開闢新航路。以葡萄牙為例,她成為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本土出品的航海家如達伽瑪及為西班牙國王服務的麥哲倫更成為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

兩國藉著在世界各地不斷建立殖民地,把國力發展得如日中天。在1494年,葡西兩國更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atado de Tordesillas),將歐洲以外的世界瓜分,以佛得角以西300英里(1170公里)為兩國分界線,東為葡萄牙範圍,西為西班牙所有。

這兩個首次將全球化概念實行的國家,改變了整個世界發展,當地原居民的生活方式被大為破壞,為了在殖民地開採資源,西班牙從非洲運來大量黑人從事種植和開採,進行奴隸貿易。殖民地的資源則被大量掠奪,更甚的是西班牙對土著居民進行了種族滅絕式的屠殺;同時,西班牙人從歐洲帶來的病菌多次引發瘟疫,使得原住民人口大為減少,一切一切都對原住民造成不能磨滅的傷害。過了多個世紀,葡萄牙亦經歷了於1755年災難性的大地震,令整個國家元氣大傷。究竟昔日的大國於現在是怎樣?就從我在葡萄牙的點點感受說起。

未到達葡萄牙前,心裡面一直記著她是香港鄰近的城市─澳門(Macau)的前宗主國,一個擅於以瓷磚把樓牆、廣場砌得美輪美奐,國家隊和葡撻都非常有名的國家。還有,就是數年前TVB電視劇《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講述關菊英飾演的鍾笑莎(莎姨)遠嫁到葡萄牙士砵亭,並在當地經營超市,過少奶奶生活,隨後才回港辦離婚手續。在劇集出街後,香港傳媒多次報導劇中提及的士砵亭其實為葡萄牙體育會(Sporting Clube de Portugal),譯名為士砵亭(Sporting Lisbon),屬葡萄牙足球會,並戲謔難道莎姨一直住在球會?電視劇連基本資料也出錯實在不能原諒,不過關菊英的演出非常生鬼,值得一讚,一句「莎姨返嚟喇﹗」更成為本人回港金句。

除此之外,我對葡萄牙一無所知。

雖然只去過澳門一、兩次,印象不深,不過總覺得市中心地標─羅斯歐廣場(Praca de Rossio)充滿澳門風。
上山後環境較清幽的拜爾羅‧阿爾圖區(Bairro Alto)
拜爾羅‧阿爾圖區(Bairro Alto)的居民
下山時瞥見街角一隅
里斯本標誌:電車
里斯本的樓房大多鋪上亮麗瓷磚
連時裝店也不例外